查看原文
其他

全网都在骂她,我有几句话想说

吉米的妈妈 三个妈妈六个娃 2023-02-23

文 | 吉米妈

来源丨微信公众号“三个妈妈六个娃”

ID:pkumum


这几天有一个视频很火:

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:一年轻女子在地铁站上厕所,推开一扇没关的门,发现女厕里竟然站了个小男孩。
后来了解到这个小男孩已经6岁了。

女子下意识说了两句“这里是女厕所”“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厕所”,然后就去隔壁厕所间了。

然后她被小男孩妈妈骂了,骂得挺难听的。


现在,很多人都在骂这位妈妈,有人问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。


我的看法很明确:
“男女有别”这一点的确应该明确的告知孩子,并且在行动中践行。
比如如果不是万不得已,不带小男孩去女卫生间。
不会带小男孩进女洗澡间,也不会带他去男女有别的温泉。
这些地方,没有爸爸带的情况下,我可以选择不去。

说回这次的事件,视频里这个男孩已经6岁了。

6岁的男孩已经有了明确的性别意识。
也知道男孩不该进女厕所了,也有能力自己去厕所了。
再带进女厕所,的确不应该了。

但看到很多人一棍子打死,甚至连带骂所有带小男孩进厕所的妈妈,不考虑任何特殊情况,我觉得这就有点不舒服了。

所以,我打算分两个话题来聊聊这件事:一个是妈妈究竟能不能带着小男孩进女厕所(多小算小,这个恐怕每个人认知不同),另一件事是这个妈妈究竟该不该这么理直气壮?


如果把这两件事混在一起说,我觉得就很难说清楚了。


来,现在我就分别说说这两件事。


妈妈究竟能不能带着小男孩进女厕所?

妈妈带小男孩上女厕所这件事儿,总是隔段时间就上个热搜。
男女有别,男孩是不应该进女厕所的。

但现实生活远比“原则”复杂得多。
作为有两个男孩的妈妈,我的经历也告诉我,妈妈带小男孩进女厕所,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。如果有爸爸跟着,这种事儿,干嘛交给妈妈呢!

我记得有一次,我和朋友一块去日本。
在一个公园里,她三岁的儿子突然说想上厕所,结果找了半天找不到厕所在哪。
然后我们就问一个日本老太太,这位老太太说啥我们也听不懂。但是她比比划划的,大概意思就是厕所离得挺远的,建议我们干脆就在旁边树坑里解决得了。

我朋友还是觉得不好意思,就想拉着孩子继续找,结果孩子等不了,憋得嗷嗷哭。
日本老太太看不过,过来直接把孩子拉到旁边的树坑,作出脱下孩子裤子的手势。
“哗~”一键解决了。

这件事儿,我印象特别深刻。
告诉我们一个朴素且粗糙的结论:活人不能让尿憋死。


很多事情都是如此,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。

但现实生活里总有一些紧急情况和迫不得已。

春节带着吉米出门,吉米是一个贪吃的孩子,吃的多,拉撒也多。
所以,我无论去哪,都要首先找厕所在哪。
但那天马上就要上车了,他突然想上厕所。
实在没有办法,我把瓶子里的水喝了,然后把他带到角落里,让他在瓶子里解决了。

我当然知道,正确又文明的做法是什么。
但是事出紧急,我总不能让他尿裤子吧。



还有一些情况是迫不得已。

比如一个妈妈单独带着一个小男孩,在陌生景区、在荒郊野外的一个厕所。
你敢让一个小孩子单独去厕所么?你敢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外面么?

当然,现在有一些地方有第三卫生间,但也不是处处都有。
而且现在的卫生间私密性都很强,如果一个妈妈迫不得已带着一个小男孩进了女卫生间。
诚惶诚恐、心怀歉意、关好门,完事后及时离开。
我觉得也没必要就那么上纲上线,非得搞到性别对立的程度。

当然,很多人问,孩子多小算小。
如果我们陷入这个问题的讨论,恐怕可以吵三天三夜。

我没有标准答案,但6岁的确不应该了。

有些原则的确要遵守,但只讲原则性,不考虑到具体情况,也容易没有人情味。
大人三急可以憋,小孩可真未必能憋。


吉米和小张小的时候,不是万不得已,我不会带他进女厕所。
如果实在没办法,也会把他放进封闭隔间,然后速战速决,完事后快速离开卫生间。
这期间如果有人翻白眼,或者叨叨几句,就表示抱歉。

这个事件中,我觉得这位妈妈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非议。
还是因为,她本身理亏,之后的态度,不仅理直气壮,而且还骂人骂得那么难听。
她觉得孩子受到了别人的指责,她一定要维护孩子的幼小心灵。

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另一件事: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冲突或者指责的时候,我们做父母的该如何应对?



当孩子在外面遇到指责或冲突,
我们该怎么做?

在这个事儿中,因为儿子被人说了几句,视频中的妈妈怒不可遏。
连“农村的”“没子宫”这样的话都骂出来了。
听到最后,我都觉得她不是在维护自己的儿子,而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。
因为打了马赛克,所以没能看到那个小男孩的脸。
那个孩子,内心应该是惊恐的吧。

我觉得陌生女子随意的几句话未必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心灵伤害。
反而是这位妈妈骂人那些不堪入耳的话,给孩子带来的冲击才是更大的。

前几年,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:
在上海迪士尼,一位年轻女子,被一个8岁小男孩碰到屁股。
女子说了男孩几句,结果,被男孩的三位家长,推搡辱骂。


明明孩子不对,家长却不依不饶,甚至大打出手,最后成了热点事件,警察都介入了。
在旁边目睹整个过程的孩子,吓得哇哇大哭。

以前上心理学课程的时候,学过一个理论:
孩子主要依靠父母的反应来判断事情的严重和危险程度。

一件事情,几句道歉可以解决。家长们却顾不上看孩子的反应,完全被自己的怒火冲昏了头。

你以为是维护了孩子,吵赢对方,虽然看起来是占了上风,但是:

你骂人的脏话,孩子记住了;
你骂人时吓人的样子,孩子留下印象了;
你用行为告诉孩子只要骂得难听,下得去手,我就会赢。


从最终的结果来看,你不仅没赢,还输了。



这样的事儿,不止一件两件,而是屡见不鲜:

有因为孩子抢东西,两个家长打起来的;
有因为孩子一点小冲突,双方家长各不相让的;
还有因为两孩子抢滑梯,就扇人家孩子耳光的。

所有“护犊心切”的背后,可能家长想维护的并不是孩子,而是在维护曾经脆弱的自己。

带孩子在外面遇到冲突和指责,在选择解决办法时,我也尽量冷静地问自己4个问题:







1、是不是我们做的不对;2、争吵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我自己的需要;3、是在发泄情绪还是在解决问题;4、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性问题,还是可以不用较真的小问题。
这次这个口口声声为了维护孩子“小心灵”的妈妈,她的做法:







1、更像是维护自己的面子,而不是孩子;

2、更像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;

3、带男孩进女厕本身理亏在先,需要解释和道歉。她这么做反而把事情变糟了。

具体怎么解决问题,用北京的老话儿说,分事儿。
啥时候都是如此,不能一刀切,养孩子这件事,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。

-END-


妈妈们都知道,现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越来越重要了,以前3年级开始学,现在1年级就要学了。
这个举动其实很好理解,从小学好科学课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好处。比如在科学课学习中,有很多课题都是需要孩子动手实践,观察,思考,无形中提升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
之前给大家推荐过学而思科学课的秋季班和冬季班,很多妈妈在体验过课程之后发来了满满的好评,无论是课程质量、教具、配套服务还是孩子的知识提升,都很让人满意。
今天要说的是学而思科学课的春季班马上要来了,明天是第一波报名,2月24号正式开课。我们邀请到了有10年中科院研究经历、参加过航天项目的中科院工程师——张利锋老师到直播间,跟大家讲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。
直播时间是明天(2月8号早上8点50),直播间给大家准备了多轮惊喜福利,感兴趣的妈妈点击卡片预约直播。

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学而思学习机的团购👆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